什麼是腹直肌分離?
產後媽媽大多受腹直肌分離問題困擾,為令嬰兒於媽媽子宮內有足夠空間成長,增大的子宮會令到腹肌撐開,兩側腹直肌會從腹中線向兩側分離,假肚腩中間突出,令小腹難以平坦。
以下是腹直肌分離常見徵狀:
-
假肚腩常見於肚臍上下部位突出
-
難於拿起物件
-
於性事中有痛感
-
會骨盆痛或髖部位置痛
-
背部下半部感痛楚
-
不良姿勢
-
當咳嗽或打噴嚏時會有尿滲問題
-
便秘
-
於肚腹位置感到無力
什麼是古法紮肚?
傳統的 “Jamu” 古法紮肚療程歷史悠久,起源自17世紀前,是馬來西亞/印尼傳統天然產後修身療法。由於懷孕期間荷爾蒙和生理轉變,令盆骨變濶、臀部變寬、子宮擴大、內臓被迫壓移位、肚皮膨脹,這套「紮肚/束腹療法」正正是幫助矯型復位、有助子宮收縮、修腹、修骨架(盤骨、胸骨)。特別是針對「假肚腩」,即分娩前子宮膨脹將媽媽的腹直肌拉開而分離,令腹部難以恢復平坦,通過Tanamera 傳統古法紮肚療程便有效改善這情況。
正確產後紮肚方法的重要性
若過份的壓力集中於肚腹位置,此錯誤的產後紮肚方法會令到壓力只集中於肚腹位置,這樣有機會令到子宮及骨盆底肌肉向下推,嚴重的有機會引致子宮下垂問題。
正確的產後紮肚帶來的好處:
-
承托骨盤底肌肉,改善尿滲問題
-
收復腹直肌分離問題
-
給予背部承托,舒緩背痛
-
有助肚腹排水、排氣
-
有助收復擴大的骨架、幫助內臟復位,回復產前身型
馬來西亞紮肚方法 vs 印尼紮肚方法
馬來西亞紮肚方法分2種,一種是古舊的綁結式紮法,另一種是紮肚帶方法。
古舊的打結式紮法
紮法比較繁複,是用最少幾十米長布,逐個打結式方法綑綁肚腹,但有機會容易鬆結,需要於外層額外再多綑一層布,媽媽紮後會感到比較侷束。因每一個結需要用力綁實,有機會令到身體感到不適。
而且因需要留空間去洗手間,未能完全蓋過臀部,未能有效修復擴大的大髀骨及盤骨位置。
所以馬來西亞當地已絕少媽媽使用,改為使用紮肚帶方法。
鞋帶式紮肚帶方法
易於使用,於家中自己也可方便進行紮肚療程。 布料是未經漂染棉布,布料較挺身及透氣,有助承托腰部。若使用正確紮法,由臀部紮到胸底,有助修復擴大的大髀骨、盤骨、胸骨及腹直肌分離問題。
馬來西亞產後媽媽大多已轉用Tanamera 紮肚布,媽媽能於家中輕鬆使用,也做到很好的修肚腹及骨架效果,上洗間時,只需解下黑色扣便可以。
印尼峇里綑綁式紮法
布質較硬身,由盤骨位 (約於臀部中間) 以綑綁式方法綁到胸底。
紮後媽媽感覺較繃緊,彎腰也會覺得困難,布邊會感到 “𠝹”著身體,會有不適感。
而且跟綁結式一樣,不能紮得太低,也有機會容易由臀部中間位置向上移位,未能有效修復產後骨架擴大的大髀骨、盤骨。
另外印尼峇里所使用的肚膜,成份比較簡單,主要是用檳榔葉水溝貝殼粉,加入尤加利精油及數滴青檸汁。敷上後,不會有暖熱感,而且功效絕不能跟Tanamera 天然修腹肚膜相比。
Tanamera 天然修腹肚膜
於傳統古法紮肚過程中,是非常重要、不可或缺的!
“Jamu” 是草藥的意思,於紮肚前會敷上 “Jamu”, 主要成份有薑、薑黃、大花田青、小茴香、滕黃果、橄欖果鏈珠藤、八角、小豆蔻等天然草本植物成份,敷上後肚腹會感到暖和,有助驅肚風、排水、排毒,燒脂、促進血液循環,令皮膚變得緊緻,更有效減淡妊娠紋。
因Tanamera 天然修腹粉是特別適合產後媽媽的傳統配方,成份全天然,哺乳媽媽也適用。
敷上修腹肚膜後,媽媽會感覺到肚腹會暖笠笠而且好多媽媽反映返,敷了幾天後,明顯去大便次數多了,及排氣也多了。
因敷上修腹肚膜這個過程是幫助媽媽
-
排毒
-
祛水腫
-
驅肚風
-
暖宮
-
修緊
-
減淡妊娠紋
本店治療師均懂得3種不同的紮肚方法,但我們一直堅持使用Tanamera紮肚帶式紮法。
因為這種紮法媽媽相對較舒服,而且能做到好效果。媽媽也可因應自己經濟能力,決定參加療程次數,治療師也會教導媽媽如何正確使用紮肚帶,不需因經濟因素考量而放棄,媽媽也能於家中自行繼續紮肚療程。